首页 / 木雕行情 / 走近三峡博物馆近探

走近三峡博物馆近探

王川平

篆体印章:历史沧桑烙印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远古与现实的对话

弧线VS圆形

大坝与文脉的交融

然而好景不长。改革潮涌,这个馆有过几次走出枇杷山的冲动。这个馆伏在枇杷山一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当西南大区首府西迁,重庆降为省辖市后,西南博物院筹建终止,原设计的一院七馆仅显一二,便夭折在蓝图上了。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三大机遇降临这座城市,这个馆与这座城市一道迎来巨大的希望。好在小平关心着此事,指示将新建于枇杷山上的市委办公楼改作重庆市博物馆

玻璃幕墙VS外墙砂岩

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

巴人之舟:永久“金字招牌”

对于大门前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工地现场负责人胡泓告诉小编,它暗合我国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而在三叠水池的第二叠,将有一个青铜铸造的“巴人之舟”。据王川平介绍,“巴人之舟”的造型源于远古巴人的船棺和流于现在三峡地区正在使用的木船,简单而古朴,而铜雕上将由一位特殊人物给三峡博物馆题写馆名,“这将是三峡博物馆的金字招牌”

大型浮雕:追溯远古巴渝

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王川平认为,“随着历史的推移,它们将越来越体现出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王川平说,这样的选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我们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从正面看三峡博物馆,迎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

玻璃穹顶:承接文化圣露

三峡库区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而正是有了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了三峡文物抢救,才有了修建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于是博物馆建筑与巴渝文脉融合在了一起。对于三峡博物馆为什么选择目前这样一个大的弧线形状,王川平表示,三峡博物馆的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专家解读三峡博物馆外型

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他说玻璃穹顶不仅是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连相。王川平对于三峡博物馆正上方的玻璃穹顶的解释更是充满了诗意

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胡泓则这样解释朱雀鸟:它意味着巴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王川平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把白虎和鱼的走向分别设计为下山虎和上水鱼,合情合理又活灵活现。在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这是我市著名雕塑艺术家江碧波的精心之作

日前,当听完三峡博物馆筹备负责人、历史文化学者王川平用诗一样的语言,把三峡博物馆的外观造型一一解读后,我们才真正领悟到:这座建筑外型本身,就已经承载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之重———。在着手我们的之前,小编也曾多次站在人民大礼堂对视三峡博物馆,但那时我们一直望眼欲穿的,是博物馆大门内的乌阳汉阙、里面各个展厅的精彩,那些国宝级文物

博物馆VS大礼堂

王川平告诉小编,这种鲜明历史对话所表达出来的张力,体现了重庆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进步。而三峡博物馆使用的是最现代的建筑语言:玻璃、水泥、石材、钢,这与人民大礼堂的古色古香形成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话。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与中间的人民广场形成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大礼堂是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充分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风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刘、邓首长主政西南和重庆,西南局主持文教工作的大文化人楚图南先生即着手筹建这座博物馆,名“西南博物院”。恰逢成渝、宝成铁路兴建,丰硕的出土文物纷纷入驻博物院,一时蔚为大观,重庆市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筹建之初,贤者云集,宏图博大

她正努力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她与这座城市命脉相通,与这座城市的市民们休戚与共。她收藏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这座博物馆有两个名字,一个承传于过去的重庆市博物馆,叫重庆博物馆;一个是新生的,由国务院批准的,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当世界关注的三峡文物保护,由难点、热点逐渐成为亮点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决策者与建设者们,把这座博物馆献给了新的世纪

山水重庆的特质象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429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