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根雕艺术 / 生命的感悟—根雕艺术创作

生命的感悟—根雕艺术创作

我们以往的创作思维方式,把自己(艺术家)当成了这些“枯根朽木”的救世主一般,将“腐朽”的化神奇,赋予它们“艺术的生命”,将它们变得“栩栩如生”,变得“形神兼备”,变得“维纱维肖”,于是乎,强加给枯根朽木一些模仿的、浮浅的外在形式形象,将它们变得有生命,变得“艺术”起来,“活”起来,“像”起来,大家一哄而起,你的“像”,我的更“像”,于是,有些地区呼拉拉一片变成了“鹰的故乡”,“鸟的乐园”,似乎不像个什么,就不是艺术了,似乎“根艺”就是像个什么,像的就一定是美的、活的,似乎中国根艺就是这个面貌,这个水平

艺若其人,千真万确。从作品中,我们也窥视到作者本人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激情的内心世界

在自然中,生命的形式不只人类所独有。做为艺术,除了激情之外,应更理性地看待自然,用心灵的真诚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人的生命形式,与自然中其它高级的、单纯的各种生命形式是相依相存的,是须。感谢自然,给予人类文明、艺术及科技的各种成果

模仿不属于艺术,而只是工艺的过程而已。艺术不是对生活简单的、如实的摸写和照搬,更不是模仿。根雕艺术也不应去模仿事物,更不应去模仿某些“名家”、“大师”的作品,刻意去寻找什么“鹰擒蛇”的材料

艺术创作需要灵感和智慧,更需要有对生活的激情。激情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一切真善美事物的感悟和崇敬

面对这样造型舒展流畅的作品,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春的蓬勃生机,激发出人们对生命的憧憬和希冀,对生命(不仅仅是人自身)的珍爱和尊重。云南李冲的作品《春舞》(见上页图),流畅的线造型,富有律动感和弹性,似乎积蓄着无限的力量和生机,一朝春风化雨,它便可腾跃而起,发出新枝,萌出绿叶,献一丝绿意,舞一段春舞

大凡任何一门的艺术形式,在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有“离经叛道”的人站出来反“传统”,中国有位年青的美术评论家大胆提出:“中国画的技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结果是遭到“传统们”的围追剿杀。这样的人举不胜举。他在创作札记中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的各种生命形式,如石头、骨胳、树根等。但反传统者虽败犹荣,过招未赢,却也将“传统们”逼到画室时紧销眉头思索起如何求新求变去了。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也勇敢地说:“笔墨等于零。”离强叛道,能使事物的发展求新求变,何必惧怕呢?在艺术发展史中,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反传统”的人,才是开顶风船的人。他的雕塑,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的外在形式中“提炼、简化”出最具生命力的形态和形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艺术风格。北京最近迎来又送走了英国雕塑大师摩尔的雕塑原作展。摩尔的成功就在于他用心灵和智慧走进自然,领悟自然,感悟生命各种形式更深层次上的真实

在自然中,根(包括树瘦、浪木、阴沉木等)抱石而长,穿石而过,破土而出,披风淋雨,沙磨水洗,形成了苍虫、古拙、盘旋、扭结的形态和动势,似一首首低吟的生命赞歌,似一行行无字的诗章。无论它们以任何形态和方式存在,都清清楚楚鲜活生动地记录着生命的历程。根雕艺术家决不能用“枯”和“荣”简单地审视它们。“枯朽”是生命形式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从物质不灭的科学角度讲,它们都是在完成生命的变化过程。真正有心智的艺术家,应表现的就是这些感悟到生命的形式。这种载体是生命形式轮回、转换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状态。根的自然形态,或者说是形式,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载体。从它形态的苍虫[古拙中,你是否听到它曾经历过的电闪雷鸣?从盘旋扭结的动势中,你是否听到它穿石而过石头的崩裂声?从风吹雨打而形成的流畅律动的肌理中,你是否感悟到生命的音符?

有些个别人,虽怀揣什么“根艺美术家”的证书,却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家。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种种,除了艺术修养和悟性之外,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根雕艺术传统了近二千年,在发展中,总要有新的形式、新的技法、新的风格的出现,这是不以“传统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仿佛是一首永远不绝的生命的赞歌,欣赏这件作品它使我们得到的不只是视觉享受上的愉悦,还有多少精妙的精神境界啊!

臾不可分而独立的。也

文明根源于自然,它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并影响了所有的艺术和科学的成就;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人类生活将赋予人类在开发创作力和休息、娱乐方面的最佳机遇

高度的提纯,高度的契合,这样的艺术境界,是激情扬溢和大智的艺术家才可达到的。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与自然取得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才能创作并达到“大者希声,大象无形”的艺术高境界。大智者,都就是可用心灵的激情去感悟生命的人。这样的高境界,是艺术家对自然中生命形式的高度概括。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跳出对生活和事情照搬照描的创作思维模式,从传统的创作形式中走出来,真正满怀激情去表现生命的各种形式,表现生命的恢宏、博大、雄奇、壮丽、不屈不挠及无穷无尽的形式变化。能感悟生命的人,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层面

虽然它默默无声,却用它富有节奏、流畅律动的态势在表述着自己的枯荣,似乎在述说着生命的艰难、悲壮、拼搏及收获。作品的命题也很贴切精彩—“古韵”,一箭中的,让欣赏者从造型跃升到远古的生命乐章,让人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联想翩翩7:它曾经给予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辉煌;它曾伴随着蝉吟蛙鸣;它曾在电闪雷鸣的雨夜低御过狂暴的袭击;在风和日丽时它也曾和着晨钟暮鼓一起低吟浅唱。但他没有按照老套路去做,而是从感悟生命的形式,表现根材自身生命真真切切、鲜活生动存在的角度去构思。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必然在反传统中破土而出。本来,这件作品按照传统的创作思维方式,完全可以做成“游龙”、“戏凤””或者是“龙飞凤舞”之类的东西。作品构图恢宏、层次清晰而富有节奏,让欣赏者看到的不只是美的形式,而是从这盘旋扭结之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生命的历程。湖北罗美柏先生的作品((古韵》(见下图)就是一件脱离了传统俗巢的成功作品

根雕艺术家应全方位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心灵的真诚去感悟生命。根雕艺术的创作现状,还出现了一种“模仿的模仿的模仿”的怪现象。有位“大师”模仿古代著名的壁画中的形象,用支支叉叉的毛根经蒸煮弯曲成根艺;一位初学者又模仿着做了成百上千件这样的作品,结果堆在家里无人问津,真正成了现代的东施效灵感、智慧、激情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摘自联合国《自然宪章》

山东李润的作品《哪里不平哪有我》是件激情飞扬的好作品(见次页图)。雕刻的部分就应如此雕琢,鲜活而生动。雕刻部分与自然形态连接得自然顺畅,浑然天成。作者巧籍自然,妙施雕琢,从一株本来不起眼的根瘤中,发现了很美的人体的动感,并以此为创作的主思路,在疤结处巧妙地雕刻出一张济公的脸,刀法娴熟而生动,此例恰到好处。这件作品的成功就在于极有心智地利用了自然的动态,让欣赏都真实地感到济公破衣烂衫、不拘小节的形态就是这样

豹公智可以感悟到这一月刃扮侯.你是否还觉得它们是一枯很杯天泥?你能不被根的这之兰全形式币激动吗?这一切难遏还不能疾起我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妈?生命形式的不屈不挠,它鱿拼搏万程,它的处荣辱不惊,它王次获和喜悦,不都是我们艺术家要表现的题材吗?

刘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300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