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果树栽培 / 草莓白粉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草莓白粉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病菌属于低温性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度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湿度比较适宜于该病的发生,因此比露地发生更加严重。(3)提高防治质量,药液叶面叶背都要喷到,各种药剂尽量做到交替使用。偏施氮肥的田块,由于生长较嫩绿,对病害抵抗力较差,一般发病较重。(4)掌握安全间隔期,用药物防治要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控制农药残留。(2)抓适期防治,要在发病初期用药,隔7-10天用药一次。防治方法:1、采用抗病品种如宝交早生等。病原菌主要靠空气传播,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白粉病是为害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市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冬季清园,烧毁病叶、残株。4、药剂防治:(1)抓对症下药,要选用腈菌唑800-1000倍液、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粉锈宁2000倍液、“世高”600-800倍液等。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的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若果实感染此病,果面将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发病规律:白粉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源。该病在大棚等保护地中发病较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素质变差,移栽后不易成活;果实受害后,失去商品价值。发病症状:白粉病在草莓上普遍发生,尤以保护地发病较重。该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273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