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对中国赏石文化转型期的思考

对中国赏石文化转型期的思考

换言之,传统赏石文化与现代赏石文化虽有本质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外部对立形态恰恰是最终达成和谐统一的必需。随着社会审美文化大环境的不断扩大,传统赏石文化同样也会出现一种飞跃、突破。既然中国赏石文化的演变乃是一种文化价值体系通过重新分化、协调、组合而达到新的、自变的过程,那么它的文化价值就肯定是建立在不丧失自身特有价值的文化移植基础上,它的文化性质的演变应视为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不可能会失去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定位。审美主体方面将出现性格改造和情感培养,审美趣味的分解和审美心理的重构,不仅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理念和风格,而且,过去一些保守的、僵化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要求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赏石的主体性意识会变得更加明确,自我价值意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呈现出一派由消极到积极,由惘然到理性,由排斥到融合,由失落到复归的新景象

现代人赏石必须树立起现代价值意识,因为在现代化信息时代,传统文化已不可能再孤立地固守在封闭型小环境的社会生活之中,每个人都要从狭隘的樊篱中走出来,接受现代化思潮的洗礼,寻找突破思维框架的新视角,使自己成为这个跃动的、运化的、变异的、更新的现实中的一员。中国赏石文化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赏石群体正站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叉路口。当中国赏石文化被无情地从一个稳定期推向转型期的时候,如何解脱传统文化理念的束缚,如何符合实际的朝着现代化文化理念靠拢,这就是笔者欲在本文中详细阐述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社会里,先人审美心理社会化的古典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时代性。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开放,现代文化传播无时无刻不在加速着文化意识的分化、融合,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意识,把人们从传统社会推向现代社会。这种社会过渡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要求人们放弃陈旧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意识,重新获得与其相适应的新文化理念和新价值取向。它是在古代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下形成的,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紧密联系,一代又一代受世袭文化模式的束缚,筑成了一个稳定的思维框架。中国赏石文化的价值取向何在?价值选择何在?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演变

因此,从宏观上讲,传统赏石文化就其某些价值内涵而言,肯定存在着决定人的精神力量的合理成份,这也是当代人赏石为何难以跨出传统审美理念的雷池,难以果断确定新的价值取向的原因。它的文化模式至今仍然制约着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不仅存在着这一文化领域的历史个性,而且保持着其价值定向和模式倾向对审美主体的约束。这种传统文化模式虽然对人的价值取向有着极强的导引性,但是,面对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大潮的强烈冲击,它自身的价值地位也会发生动摇,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赏石文化作为本民族文化母体的一分子,它的现代价值意识并非能够在一朝一夕之间很快就能建构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在今天新旧理念的碰撞中,传统文化理念中的合理成份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赏石文化渊源流长,历经华夏上下五千年,儒家文化始终统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当然,我们另一方面也强调,中国赏石文化要融入当代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必须克服陈旧理念的弱点,不能夜郎自大,使自身的文化价值和人格理想经得起现代思潮的挑战!“挑战”并非贬义词,不要怕挑战,挑战是一种较量,挑战是一种爆发潜力的机会,挑战是一种进步。纵观当前国内赏石界存在着三种倾向:即少数人固守在传统文化理念的框架中,恪守着其文化层次上的自闭性和延续性;多数人在承袭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也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现代文化理念的薰陶,表现出其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理智性;也有极少数人在鼓吹所谓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极力否定传统文化理念,甚至向古人发难,暴露出其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和盲目性。中国赏石文化由于维系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中,客观上具有陈旧性、局限性。第三种人对赏石文化发展颇具危害性,那种反传统,反常规的心理和行径,看似带有一种代表性,积极性,但是不切实际的价值意识恰恰有悖于赏石文化发展的美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因此,从实际上讲,现代理念向传统理念挑战,不存在压制,不存在取缔,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激励。因此,当这种文化面临着一个开放性、挑战性的现代社会的到来时,特别是面临着新的价值意识和价值选择时,其封闭的价值体系显得如此地顽化,如此地厚重,以致使得许多人站在交叉路口上无所适从,飘忽迷惘,相互质疑。无论是偏执守旧,或是盲目创新,这样的文化品格和价值观念都是与现代化社会进步观念不相适应,与现代化社会文化演变不相适应的。中国赏石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处于边缘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为文人雅士、高官富商所垄断,从来与大众文化隔绝,处在一种曲高和寡的文化状态,其文化价值一旦被人们所确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封闭的、独立的文化体系。尤其是当传统文化中某些经典理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变得片面化,绝对化,它的文化内涵中的价值精神也已被僵化了。衰落了,以致失去了蓬勃的生命力

决定中国赏石文化朝着现代化文化方向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国内赏石领域要接受现代化思想的挑战,不能局限于对传统赏石文化中所浸透的“儒”、“道”、“释”宗法教义进行剖析,也不能对赏石对象中各种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作无休止的争论,还必须从形而上学的高度,研究中国赏石文化在哲学范畴的精神语境和价值意识,从而使其原本循规蹈矩的文化特质产生一个飞跃,由一个传统的价值意识转变为现代的价值意识

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以现代科技体系为核心所引发的社会文化结构及其价值体系的转移,引起整个社会文化意识的演变和重构,形成新与旧不同理念的撞击。因此,我们要想顺应现代文化价值意识的转变,必须全面分析传统赏石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观念。不能仅局限于美学领域,而是必须扩大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去,这样才能有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树立起新的赏石文化价值取向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赏石文化迎来了复苏的春天,随着赏石活动的日益蓬勃,国内赏石界逐渐出现了由个体松散型朝着群体组织型发展,由封闭自娱型朝着开放交流型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随着各地新石种的开发、传播,赏石种类变得丰富,赏石品位得到提升,赏石情趣日趋高涨,赏石队伍不断扩大,这一切使得赏石文化价值意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的价值取向在审美价值的转移中和在社会功利的诱惑中发生分化和更替。因为,这关系到在文化转型期中如何树立起赏石文化的现代价值意识及其价值取向。因此,当我们处在了这样一个文化转型期,就不得不考虑到传统的文化理念是否会对当今的赏石实践产生不可动摇的影响;并且在确立新的赏石审美理念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是否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在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借鉴和渗透下传统赏石审美语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发裂变,无疑引起赏石艺术结构形式和审美主体自我能力的变异。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内赏石领域中人们对新的时代所赋予的有利条件,似乎缺乏主动利用和大胆创新。从哲学的本原性来讲,人的价值心理定势完全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经验世界中不断进行意识积累和内比的结果,并由此而成为人的心理机制上累积出的特有的价值倾向。也就是说,不同文化模式与不同价值取向是相互作用,相互转移的。即文化积累越深厚,其结构功能就越稳定,而且具有自身模式特征和风格,越能使人的价值取向具有某种目的性和方向性,这与赏石文化模式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有着共性。如何通过多变的形式,丰富的色彩、紧迫的节奏,跳跃的时空,自由想象与变换画面,进一步提高赏石艺术品位和赏石艺术含量,使得现代赏石文化价值得到广泛深入的挖掘,这一些值得我们的赏石家、藏石家和理论家们共同思考和认真研讨。各种文化模式所内蕴的价值都能对人的意识规定出一种价值定向,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鉴于对这个层次上的认识,现代赏石决不可以轻视某类石种,挑剔某类造型,否定传统理念,抛弃经典理论为前提,而是以一种理智的思维,包容的气度,远大的目光,热情的态度为准绳,实现更高意义上的现代赏石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赏石文化在转型期的文化价值特征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由保持文化自律的一元化,转变成既追求文化自律又发挥自我能力的多元化的新的价值体系,从赏石的文化结构和价值意识上逐步构成具有共同语境的现代理念。它们在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交织,构成一种既有自身特征又有共性的价值体系。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迁,传统赏石文化的价值体系必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不是空穴来风的猜测,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进步,它的意识形态也将必然冲破其自身孤傲自赏的价值体系,从而获得能与整个外部世界价值意识融为一体的现代文化价值取向,否则将没有出路

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价值意识的建构各不相同。正确的价值意识及其核心———价值取向,则是决定它是否能顺应潮流而发展的动力因素。由于受不同的文化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支配,人们对文化价值的权衡或选择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趋势而言。从哲学意义上讲,它有着一个价值本体或本原的指归。现代价值意识就是指现代人的意识,这种意识与一般思维形式不同,它不是内倾的、保守的、专一的价值意识,而是具有引导人们对文化世界进行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194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