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古猗园

古猗园

屋宇虽多不碍山

建筑在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古猗园的古典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轩榭楼阁立体造型变化多端。它们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流连,还与山水林木相对比、呼应、映衬,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不同景区,产生相互连贯和对比的艺术效果,营造了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细看则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漏空,斗拱梭柱,飞檐翘角,雕刻装饰,朱漆白墙,形式活泼,舒展大方。园内亭轩舫桥小巧精制,厅堂阁楼不一而足。逸野堂端庄气度而不失简洁,浮筠阁巧雅轻盈而景色清幽,绘月廊曲折通幽而典雅别致,茗轩傍山临水而轩昂欲举;不系舟临岸贴水似待人登临;翠霭楼飞阁崛起仿俨以承天;缺角亭飞翼凌空,意味隽永;龟山百寿碑四面环水,一览全园,如此等等。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作者:佚名

分页:[1][2]

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多为市中宅院,虽面积不大,而建筑为多。而后历经四百年的战乱兴废,大多建筑已损毁不存。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复扩建,古猗园现有面积已扩大到146亩,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和南翔壁6个景区,原有典雅的明清古典建筑特色才得以保存而重现。古猗园更是以其素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之说而著称。初建时猗园布局曲折多变,厅堂轩榭相接,山水建筑交映

因园内广植绿竹,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句,故名“猗园”。位于上海嘉定南翔镇的古猗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奇葩。此后,几经周折,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叶锦购得,大规模的重修和改建之后,取其由前朝园林沿袭之意,更名“古猗园”,沿用至今。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早先为私家宅院,由擅长竹刻、书画、叠石的朱稚征设计布置

轩为三楹,砖木结构。逸野堂景区居逸野堂南侧的鸢飞鱼跃轩,三面依水而建。舟旁池中植浮筠一片。屋内花色吊顶,仿砖地坪。屋面为小瓦结构,飞檐翘角,花色屋脊,两面有四根垂带形成垂脊,脊端置有花蓝。古猗园古典建筑大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江南古典园林意境。在舫中作画赏景,山水映衬,亭阁相接,远近层次兼可得之。戏鹅池南以土堆山,广种绿竹为竹枝山,山之北麓便是半处池中的浮筠阁,与不系舟遥遥相对。后舱为楼,四面设窗,小瓦结顶。依门前向东远眺,有青山亭阁,错落有致;入门凭栏,一泓湖水明洁如镜。屋面是筒瓦歇山顶,屋脊与垂脊相连,四角上翘似凌空欲飞。近可看池中树木垂影,荷花映日,遥能视舟楫待发,白鹤亭如白鹤展翅,其中意境自不待言。中舱为廊,南北两面设扶王靠。阁北为粉墙花窗,中有月洞门。轩门拱圆,临池立四根大柱,不设门窗。阁内六柱支撑,临水三面外设栏杆,内为扶王靠。戏鹅池景区中不系舟,俗名石舫、止舟,原为园主书画舫,舟体为石结构,舱为砖木结构。前舱为亭形,歇山顶,小青瓦,长窗隔扇。无论是明代遗迹鸢飞鱼跃轩、不系舟、浮筠阁,还是其后修建的绘月廊、茗轩、柳荫桥,都因地制宜,或抱山衔水、或临岸飞举、或凌空飞渡,无不紧扣江南水乡之地貌特征,掩映对比而自然成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1548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