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玉工精巧的薄胎玉器

玉工精巧的薄胎玉器

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偏爱这种风格的玉器,专门成立了薄胎西番作。直到上世纪30年代,北派宗师潘秉衡致力于研究恢复这项工艺。但这代工匠没有再培养新人,他们去世后,这项技艺就断了。历史上,薄胎玉器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中断。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将西域的薄胎玉器和工匠带回来,一度十分盛行。薄胎玉器大多是炉瓶器皿,因其玉壁薄如蝉翼而得名。薄胎玉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工,乾隆去世不久,这种工艺再次失传

这些玉器很有地方文化特色,有的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种宝石或玻璃,装饰花纹多为植物花叶,以茛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消磨技术,胎体透薄,有“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薄胎工艺学术上称为“痕都斯坦工艺”。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描绘的是薄胎玉器的精美和轻巧。薄遏片刻铢,轻于举鸿毛,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薄胎玉器,但因为其成功率低,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皇帝就作诗一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154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