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谈中国奇石界待解决的课题

谈中国奇石界待解决的课题

各种石评石论仍不一致,有的甚至混淆不清;《观赏石鉴评试行标准》从现象看也不够周到。夏成钢先生的《从欧美赏石艺术的发展谈中国赏石界待解决的课题》一文发表于《花木盆景》1998年第1期,文中充分流露了夏先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热爱和保护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所提问题亦十分中肯。可是时隔六年的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难怪有人抱怨“……那些奇石艺术珍品刚刚问世,就被嗤之以‘等而下之’。要实现中国奇石界的宏大愿望,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严谨的艺术审美活动,其名称、分类、鉴评等各个方面都要经得起推敲,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认同。”(《花木盆景》1998第2期41页)中华奇石文化在国内尚且如此,更何况国外

在这方面众多有识之士对中国奇石文化已经做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国奇石文化的健康发展,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还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把中国奇石文化放到一个什么样的范畴中去,目前大概有工艺美术、科学研究和艺术宙美三补观点,或者说是三种不同的侧重二这种侧重势必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但众多石评、考证、研究及畏评活动证实大多数人都有一知共识—奇石文化属艺术宙美范畴:当然有人要持其它观点7′-也恨正常,即使艺术品进入交易布场.它的价值也是以艺术价值架衡量的:。因此耍确立中国奇石文化的地位,就必须先确定一个基点—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观念,并把一切石展石评活动纳入艺术审美范畴。东方赏石理论并不适于矿物化石的评价。先生所说:“在欧美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但都与石相关的活动主题。一个是深究石头内部结构,一个是推敲石头外在形象;一个是来自欧美的科学体系,一个是源于东方的人文艺术,二者硬拼在一起必然造成评审上的混乱

西方人侧重于科学分析与实验,中国人则擅长于哲学的综合与体验。正如夏成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对美的把握和认识是各有所好的。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奇石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审美文化

鉴于以二忍考.选择“观赏石”来为口夏奇石文化正名显然经不起推敲.也代表不了中国奇石文化特有药汽活:夏成钢先生认为“砚赏石一是一个中性的名称,傅珊仪女士也认为“观赏石”这个名称太平膏了:对于“观赏石”或“赏石一,刘代文将军在《代文说石》2003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月题是轰为人们提供观赏性的石伙绝不止于天然的奇石和矿物晶体又宝三石原石,经过加工的石贡艺术品甚至更适合一些人的欣赏习惯.这就把天然奇石同石质艺术品的界限混淆了。,’笔者觉得“砚赏石”这个名称虽很雅,也有文学味,但从内容看它涵盖的外沿太大.包容了珠宝、玉器、印石、砚石,石雕I假石山、园林石、盆景石、工艺石、化石、矿物晶体、自然山<Q、巨石等一切可观赏之石,因此失去了天然奇石审美特有的内涵:再看这次《观赏石鉴评试行标准》制定一事,把中国宝玉石协会和观赏石工作委员会放在一起,就好像有一种总公司和分公司关系的感觉。上海观赏石协会和上海地质学会联姻制定“鉴评办法”(《收藏》2002年第5期)也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其次是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工作委员会制定《观赏石鉴评试行标准》,其借鉴宝玉石的鉴定经验,应该说是一种善举。媒体曾介绍宝玉石行业有鉴定师制度,宝玉石的等级可以由鉴定师通过目鉴,首先鉴别真假,然后看是否稀有、耐久、美观来定档次,再通过仪器测定其色彩、火焰光度、纯度、加工精度、形态、大小等根据“标样”定出等级,这种方法值得借鉴。正像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姻缘》中所说:“我曾见过一个陈列馆把人为的乐器—石誉和天然石陈列在一起这种陈列方式,使展品与展品之间应有的逞揖发生了混淆,混淆了天然石与经过人类加工之石间应有的界限二”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鉴于以下两点:其一觉得“观赏石”这样的名称不妥,这个名称极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如赵木长先生和钟非先生合写的《浅谈如何提高中国赏石在国际上的地位》一文(《花木盆景》2003年4B)充分证明了此名称的弊端,文章开头说:“观赏石原始质朴,最突出的特点是奇妙、奇特、奇美,被称之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是耐人品味的天然艺术品。但是工艺和科学都只能是有助于而不能代替天然奇石的艺术审美,为什么制定鉴评标准时不邀请美学界、艺术界的协会、学者来商讨呢?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有行家里手—艺术界的参与,天然奇石要进入艺术的殿堂是谈何容易?当然,真正的赏石者也都是行家里手。笔者爱好奇石二十多年,实在也很想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来扩展自己对天然奇石的观赏层面。”这些话确实是对天然奇石艺术审美的评述,可是后文长篇所论的都是宝玉石、矿石的展销、资源、加工等内容,文章最后说:“东西方赏石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中国赏石文化独具特色,只有通过展销……展示东方赏石文化的多样性及魅力,让世界充分认识了解东方赏石文化……”这样的认识哪里还有一点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天然奇石文化特色的影子?当然,如果以“观赏石”这个名称来考究该文章的旨意,又是顺理成章的事

”。奇者,罕见、特殊,非常之义也。而奇石怎么会这样奇妙之至?这还是一个未完全揭开的迷。一个奇字,特殊、稀有、罕见、难求、奇妙、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尽在其中。奇石的最突出个性,在于它的天然神秘性。所以我主张用奇石这个称谓的。好奇、猎奇,乃人之天性,越是稀罕、奇妙、神秘、难求的东西,人们越是想了解、想欣赏、想收藏。这个奇字的冲击力,显然比别的字眼更强烈,更能调动人们的欣赏心理和收藏心理。”是鬼斧神工天造之物,是神物非是凡品,完全是天地运化而成,非是人可意料或可思议者,因而人奇其石,究其石,爱其石、学其石、友其石,是天造人合,石人合一,正如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姻缘》中所说:“石居人外,人在石中,相击相和,创造对方。”笔者也认为一个奇字道出了对奇石审美之道,是天道、人道、自然之道。二是张扬个性,表现力强。一个奇字,恰好强调了奇石的这种天然神秘性。世界上的观赏品很多很多,但能真正集质坚、色丽、纹美、形奇为一身的观赏品并不多。如果再进一步做些分析就会发现,奇石这个称谓,确有它的许多优长。一是比较贴切,概括力强。奇石之奇如宋徽宗《良岳记》所说:“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所能为者。而这种并不多的规赏品,偏偏又由天打地造而非人为,绝无凡气,就恐怕只有唯奇石所独尊了。三是有助沟通,冲击力强。一般艺术品即使再酷似,再传神,再完美,再有艺术震撼力,我们只会对艺术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称其为巧夺天工,神品绝品,但不会有多少神秘感。因为它是人为的,人为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至于奇石的名称,这里还是借用刘代文将军在《代文说石》中的一段议论:“目前在奇石爱好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奇石这个称谓

可见各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属性,有的偏重于物质的有形,有的则偏重于精神的无形,不可混为一谈。地质学是从科学角度研究考证岩石生成的年代,演变形成的过程,测定和分析石头的成份、化学元素的含量、石头的密度、比重等对岩石进行定位进而考证研究地球的生存、运动等领域的科学;而奇石艺术审美则是在天人合一、阴阳运化的哲学理念的基础上与石的互化、升华达到真善美的人生品位及精神上的满足,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137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