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苹褐卷蛾

苹褐卷蛾

卵:扁圆形,长约0.9毫米,初为淡黄绿色,近孵化时变褐;卵块一般由数十粒排成鱼鳞状,表面有胶状覆盖物

2.灯光诱杀成虫:根据成虫的趋光性,结合防治其他园林害虫,在重点防治区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中带下半部增宽,其内侧中部呈角状突起,外侧略弯曲。腹面光滑,第2节最长。后翅灰褐色。雄成虫前翅前缘呈弧形拱起更明显,中带深褐色前窄后宽,其内缘中部凸出,外缘略弯曲,基斑褐色(这一点与雌成虫有区别);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较宽,基部有1对耳状突起。下唇须前伸。体及前翅褐色,雌成虫前翅前缘稍呈弧形拱起,外缘较直,顶角不突出,翅面具网状细纹。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毫米,翅展24毫米。基斑、中带和端纹均为深褐色

特别是对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和秋葵可造成大面积危害。苹褐卷蛾又名褐带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在河北任丘地区主要危害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秋葵、碧桃、三叶草和紫叶李等植物。苹褐卷蛾已经在任丘成为重点防治害虫之一。河北任丘石油矿区种植的秋葵有虫株率达到100%,80%以上的叶片纵卷干枯,丧失观赏价值,不得不提前剪除枝条

特别注意应在6月下旬重点防治第一代幼虫,及时防除幼虫,以控制羽化成虫数量,降低第二代危害。根据发生量连续喷施2至3次。可用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8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20%灭幼脲3号1000至1500倍,或杀蛉脲3000至4000倍液,喷雾防治

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取食叶肉,危害时间较短,8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开始化蛹,蛹期为8天至10天。第三代幼虫9月下旬孵化,于10月中上旬寻找越冬场所。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卷叶危害。主要天敌是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特性每年发生2至3代,以幼龄幼虫在树干粗皮缝、剪锯口裂缝、死皮缝隙和疤痕等处做白色薄茧越冬。初孵幼虫群集在叶片上,幼虫长大后分散活动,如遇惊动即吐丝下落或迅速逃逸。触动后有倒退或弹跳习性。树木开始萌芽时,越冬幼虫出蛰,取食幼嫩的芽、叶和花蕾,受害叶表面被咬成箩底状,仅剩叶脉。卵期7天至8天,多产在叶面上,每雌虫可产卵100粒至140粒。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对糖醋具有趋性。成虫有趋化性和弱趋光性,白天隐藏在叶背或草丛灌木中,夜间交尾产卵

防治方法

蛹:长9毫米至11毫米。腹部第3至7节背面亦有2列刺突。头、胸背面深褐色,腹面稍带绿色。腹部第2节背面有2排横列刺突。第1列大而稀,靠近节间;第2节小而密。蛹的顶端不太突出,末端细,平扁而齐,具有8枚弯曲而强壮的臀棘,两侧各2枚,末端4枚

掌握幼虫初孵至盛孵时间,及时喷药1次至2次。一般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如每毫升含100亿活孢子的B.T生物制剂的800倍液,或1.8%害极灭3000至4000倍液,或复方虫螨治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倍至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至25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至2000倍液,或5%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2000倍至25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混配生物杀虫剂。3.防治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来保护天敌,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尽可能选用生物农药

头部单眼区黑色,单眼6枚。幼虫:体长19毫米至22毫米。腹部末端具臀节。体绿色,头近方形,头及前胸背板淡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黑斑,毛片淡褐色

1.人工捕捉:在幼虫危害初期,可以组织人员及时摘除包裹着幼虫或蛹的受害叶片

危害特点幼虫食害幼嫩的芽、叶、花蕾,常吐丝连缀2片至3片叶片或纵卷1叶,潜藏在卷叶内危害,受害严重时不能展叶,严重的使整个叶片残缺不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84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