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难得的艺术享受 老舍:收藏梅兰芳撕掉扇子

难得的艺术享受 老舍:收藏梅兰芳撕掉扇子

老舍的老朋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物家郑振铎先生有一回仔细地看了老舍陈列在自己客厅里的小摆饰:青花瓷碗、陶俑、变窑瓶等等,一边看一边摇头,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全该扔。”老舍不为所动,他也轻轻地回答了一句:“我看着舒服。”两个人对笑了半天

来源:北京商报

经过十几年的辛勤收集,老舍先生还收藏了100多位名伶的扇子。老舍晚年的一大爱好便是请他的文学朋友们来家中观看这些扇子;作家朋友们也把这种参观当成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其中有王瑶卿、汪桂芬、陈德霖、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姜妙香、俞振飞、侯喜瑞、李桂春、金仲仁、韩世昌、红豆馆主等位,足够开一个名伶扇画展

第一种是规规矩矩,谨谨慎慎,与常人无异的;他们假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收藏字画、铜器,或图章什么的。在一篇叫《恋》的短篇小说里,老舍这么写到:“在北平的琉璃厂,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两种人。这些人大致都有点学识。他们的收藏差不多等于囤积。”。他们手中一有了余钱,便花费在使他们心中喜悦而又增加一些风雅的东西上。他们看着似乎风雅,可是心中却与商人没什么差别。第二种人便不是这样了。他们收藏,可也贩卖

老舍喜欢扇子,除了它的实用价值之外,显然,他看中了它丰富多彩的艺术含量。中国的折扇是个妙物:正面能画,反面能写,集画、诗、书法、篆刻于一体。扇骨也自有许多讲究,材料各异不用说,还是雕刻艺术家们大显身手的好对象

被郑振铎“不屑”的小珍宝

所藏砚台受哈佛教授青睐

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老舍多次向朋友们出示这把扇子,当然,还要动情地讲述梅先生画扇面的故事。后来,老舍还不止一次地在演讲里引用这个例子,他高度评价梅先生的认真、勤奋。梅兰芳的琴师许兰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许兰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原来,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面,装上扇骨,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老舍大为感动,他为许兰的细心和体贴入微而感动,更为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丝不苟而赞叹不已。许先生后来索性等散了戏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捡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贴好,送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

收藏100多位名伶之扇

而且,就因为这个,他们之间的友谊又加深了好多。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可是,老舍并不向他们求画,他自己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淘换,这是乐趣!然后,出其不意,向表演大师本人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那份得意就甭提了

“瞧!这一笔红釉子,多自然,多好看!”冲这笔红釉子,他就买下了那个瓷盘。他们看一个古瓷盘,先翻过来看看盘底的标记,是万历年间,还是康熙年间;其次,看看是否有残缺,然后才点头,或者摇头,说这个“值”或者“不值”。收与不收,全凭自己的喜好,并不管它们的文物价值。老舍全不去管,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而古董商们和行家们却绝不是这样。老舍本人收藏小珍宝起步很晚,是他50岁以后的事情。对这种有毛病的东西,除非很古老,文物专家们是不屑一顾的。老舍收藏小珍宝很有个性。自己看着顺眼,喜欢它,就买下来;也许上面有裂纹,或者残缺了一角,很不值钱

清末民初京戏舞台上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名气极大;然而,知道他们之中多数都能画一手好画的却非常之少,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也很难找到。这个矛盾使老舍很兴奋,如果能收集一套名伶们的扇面,岂不有绝大的文物价值?这完全是一个新的系列!

老舍藏有一块砚台,不大,长14厘米,宽9厘米,厚2.5厘米,前方有两厘米长的坡形水池,四周有小边,如此而已。李渔,号笠翁,是清初的大戏剧家、理论家,著有《风筝误》、《蜃中楼》、《玉搔头》等十部戏,写了戏剧理论《闲情偶寄》,还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看这盒子就知道砚台一定有点来头。老舍很注意收集文人们留下的东西。可是,装砚台的盒子相当讲究,有底,有盖,红木,盖上镶嵌着一只玉螃蟹,有乒乓球那么大。果然,在砚台的左侧立面上有七个篆字:“笠翁李书画砚”

老舍所藏李渔书画砚是怎么来的,已不可考,只知道是1949年以后收藏的。老舍去世后此砚被抄走,后来又归还,在抄和还的过程中都未引起注意。国内外有不少专家研究李渔,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过李渔用的任何一件实物,大家苦苦搜索,一无所获。老舍生前也未出示过,所知者甚少。近两年,吴晓铃教授在老舍故居看见了它,惊呼:“这是惟一的!”并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李渔的专家韩南教授极想一览其风采,急着要做拓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73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