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齐同民认为自己对收藏的热爱源自遗传。文革时期,为了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人书、人模、钱币等保存下来,齐同民还真就把它们用塑料布包好放在了鸡窝里,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潜伏”。每次串亲戚,幼小的他就对这些古老的东西爱不释手。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妈妈的姥爷家里就有很多古书和古钱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同民本是一名教师,由于从小对古董的热爱,很早就进入到了古董藏家的行列

三十年基本建设,使大量文物都冒了出来

再后来,齐同民又接触到木器家具和瓷器,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每年他也能挣上几万块钱,比工资多一点。一次,齐同民看上了一套漂亮的紫檀方桌椅,心里合计要是买到手肯定赚不少钱,于是2.9万元买回了家。业内朋友一看,东西是老红木的,只有一块是紫檀镶的椅子腿,最多值两三千元。当雪球越滚越大之时,齐同民的发财梦也越发不可收拾了,他说:“人有了贪婪的心,收藏的路上就会有陷阱已经在你面前铺开”。发财梦破灭,齐同民一次就赔了近3万元

不过,今天介绍的这3位民间古董藏家还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笑言自己是“最有钱的穷光蛋”,下面就讲一讲他们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都说古董界水深,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那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的嗜好

“还有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古河道清理和水利建设,出的东西太多了,喜欢的都知道这些是宝。”。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的楼房都很少见,天津那个时候最高的楼只有四层,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两层,而两层楼的基础不过一两米深。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地下车库再加上基础,少说也要挖到地下六七米深,于是,把全国的土地都翻了个遍,这些文物自然就冒出来了。”陈立建表示,“但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统统认为是假的,正因如此,也导致我国很多的文物受损或流失。北京藏家陈立建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的基建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得多

然而,现在他越来越感到一种危机感。齐同民喜欢把自己的藏品送给喜欢它们的朋友,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就是传承。“现在的年轻人一谈到文物就会担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谈到,“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距离感,缺少美的感悟,着实让人担心啊”!

“现在想想,汉代和田白玉雕成的小狐狸,我那朋友也只是捡了个小漏,挣了点小钱”,齐同民回忆到。那狐狸尾巴回蜷至下巴,歪着头、眯着眼在睡觉,神态真是美极了。3天后,齐同民才知道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了8500元。上世纪80年代后期,齐同民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直到1995年接触到瓷器,他才转向了瓷器收藏。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一天齐同民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玉雕的小狐狸,只是觉得东西好,就花了5元钱买下来。齐同民当时并不懂行,后来被一个朋友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心里还高兴的不得了

如今,在我国的民间藏家少说也有几千万人,每人收藏10件,也要达到上亿数量的藏品。仅景德镇几个手工作坊,根本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生产。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90%都是赝品,在这一点上齐同民持反对态度

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文物上面反映出来。“我的藏品只要有几件精品可以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玩的心态。从那以后,齐同民收藏就比较谨慎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喜爱、一种认知,一种肯定、一种珍惜。20年的收藏,20年的努力,使得他在中国古钱币、古陶瓷、古家具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齐同民如是说

因为爱,所以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62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