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海派赏石渊源及特点

海派赏石渊源及特点

上海静安寺珠宝古玩城的古石展示

上海浦东“双季花艺”文化市场石馆之一

2006年5月第二届上海多伦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内景(方野摄)

而且它具有边缘性的特点,即它的区域文化归属不明确。上海人在文化“寻根”上往往感到困惑:历史上它既远离中原,又非吴非越,所以没有了传统和地域的包袱和束缚,从善如流,吐故纳新。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身并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海派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包容性(有人说“海派无派”),既能包容,也就有了多元

正因如此,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上海藏家更多地带有一种古典审美情结,使得传统赏石在很多地区趋于式微的情势下,却在上海得到了发扬光大。特别是对置身古董之列的古石的收藏、流通和研究,上海曾经在国内居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海内外许多藏家的古石(古代的,或是古典样式的)大多是由上海流出的。上海地区本身不产奇石,加之海派文化的兼容性,所以海派赏石没有门户之见,古今中外的奇石均有涉猎,许多新石种往往是最先在上海推出获得认可以后才在各地得到反响的。三是海纳百石。而且,由于经济、文化的原因,很多藏家具备了既深且广的文化底蕴和开阔视野,玩石的花样因而变得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海派赏石也因此而呈现出异样的光彩

《素园石谱》一书,当其35岁时所作。1998年9月钱以同宅被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庭院深深,有五进建筑,花厅尚存明代厅堂风格,宅园中有百年名木广玉兰等物,部分湖石、异峰据云乃素园遗物。林有麟系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市松江区),字仁甫,号衷斋,因父林景荫授南京通政司经历,历任南京都崇院都事、太仆寺丞、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等职。去之日哭泣奔送者三百余里。”林有麟生于1578年(万历六年),卒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他贵而能谦,富而好礼,有“翩翩佳公子”之称,曾官至四川龙安府知府。案《龙安府志》(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卷6载,林有麟系天启年间出任龙安知府,为政休养生息,颇得民望,“在官二载,百废俱举,案无留牍,龙人呼为林青天。其所居之素园,故址在今松江景德路40号机关幼儿园,清初曾为处州知府周茂源的私宅,道光年间归山东道监崇御史钱以同所有

2003年4月和2006年5月先后成功举办的两届上海多伦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向中外石友充分展示了海派赏石的独特魅力

尽管如此,此书仍不失为中国古代赏石的重要文献图典。可参阅《中华古奇石》一书),其中许多文字记载都是照搬照抄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赵希鹄《洞天清录》及明人有关笔记史料,而且均不注明出处,给后人释读带来诸多困难。这也说明作者林有麟交游不广,见识有限。但《素园石谱》的内容颇多错讹,比如许多历史名石的图像都是作者臆测的,大多与现存的实物不符(典型如宋代苏东坡的雪浪石、醉道士石,米芾的“石丈”等

上海豫园的太湖石名峰“玉玲珑”

比如其中有关明代供石底座的描摹,绮石(雨花石)的纹理描绘,等等,均为首见的古代赏石的形象史料。这也是明代中晚期奇石收藏进入顶峰期的重要标志。《素园石谱》是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列名石102种,类计249幅大小石图,它是一部介绍古代赏石概貌尤其是明代赏石的重要历史文献

这是受到传统赏石“瘦、漏、透、皱”观念的影响。毕竟,如果我们将赏石视作一种造型艺术,将奇石当作是一种艺术品的话,其最大的艺术性就在于形,而不是其他。尽管海派赏石也有搜玩雨花石的传统,如近代所谓的“北张南许”(天津张轮远和上海许问石),但如今还是以造型石为主体。海派赏石具有三大特点。上海豫园的太湖石名峰玉玲珑,曾经跻身于“江南三大名石”之列,是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赏石。如今新派赏石强调“质、色、形、纹”,它在各地的表现也是各有侧重,如广东、广西等地(包括台湾)主要玩水冲石,强调质地优先;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注重画面石,强调纹理优先;而上海地区首重造型,即形态优先。中国古典赏石之所以侧身于欧美著名美术博物馆之中,正是因为欧美人士将其视为抽象的雕塑艺术品。这既是其地域性(吴越地区)的一个特点,有其文化的传承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渗透力,也更具有前瞻性。一是重形。传统赏石的审美主要是重形状、重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观念的审美,与现今新派赏石所推崇的趣味、艺术审美格格不入

责编少华

这是受到传统文玩和古典家具的影响。赏石尽管从宋代开始已经奠定了其独立的地位,但对于木制座架的讲究还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离开了木座,你会感觉石头与艺术是如此的不相像……。二是重座。重座其实便是尊重石头,使之从大自然的自在之物变成了有意味的东西。美国已故中国“文人石”收藏家理查得·罗森布鲁姆说得好:木座是一个戏剧化的装置,它实际上使石头成为了艺术品。海派赏石也是崇尚苏作,能够出神入化,推陈出新,注重材质佳良,强调设计创意,讲究精雕细刻,有的甚至不惜工本,可独立成为一件艺术品,其影响既大且广。如同古代家具的地方流派一样,过去奇石木座按其地域特点有苏作(苏州)、鲁作(山东)、晋作(山西)和粤作(广东)之别,其中无疑苏作影响最大

虽然上海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足,但是作为海派赏石,却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从寻根的角度看,海派赏石的缘起莫过于明代后期松江人林有麟和他所编著的《素园石谱》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头的太湖石“小玲珑”

虽然赏石文化在我国近现代曾一度衰微,甚至在某些地域一度中断,但在上海地区却几无间断。从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以来,老一辈古董收藏家以及盆景制作者延续了赏石文化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赏石界又重新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并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

上海中福城古玩市场奇石展示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48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