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根雕艺术 / 艺术与自然-高公博树根雕、劈雕创作谈

艺术与自然-高公博树根雕、劈雕创作谈

创作中先求大体相似,不拘泥细节的逼真,要始终坚持根块原来的气势,力求在有限的雕刻部位中使每一刀都显示出关键所在,以此来强调本来的形象,求得“奔放时不失法度,神微处照顾气派”,使之韵味盎然,浑然一体。总之,自然的美与艺术的美都是永恒的,而艺术是超越自然之外形,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没有限度的追求和探索。相同的自然有着不同的美感,不同的构思往往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作者用审美的眼光去识别和发现它那美的所在,充分发挥天然形态的美。树根雕与劈雕,当以崭新、鲜明、独特的创作方法,在具有创造性的感觉意识和艺术中追求求异思变的风格,才能取得新的突破,进入更高的境界

树根雕与劈雕正是以此来萌发自身的特点,以求充分表达人与自然的结合。创作贵在突破,惟有变化发展才是至高无上的规律

大自然赋予我们梦寐以求的物体,使自然之美在我们的身边周而复始地呈现,它诱发了创作的契机、思维的灵感。奇异的根块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那盘根错节的根茎,趣味无穷的结疤,发人深思的纹理以及委婉含蓄的体态,在显示了自身多变的韵律之中,又往往使人激动若狂,扑朔迷离,犹如潜伏着一个活脱脱的偶像,期待着在艺术家的手中得以解脱而获得新生

自然美启发了人为的丰富想像力和独创性,而巧妙的构思却又使静止的物体改变了原有的状态,给了自然物以更尽人意的美。“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悟出了造型与自然的共同特点,即相互依存,相互发挥,求得完美无缺

由于事物的变化同内在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任何作品的底蕴都符合人类不同思想意识的特性,一些作品的形式离不开性格的创造,而另一些作品则是由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得以产生。由于劈雕是先劈后雕,雕是受到劈的影响,它同样取决于先取材而后立意,根据不同劈纹的结构形状,塑造不同个性的题材内容,以形取神,以神来强化劈纹的特殊效果。树根雕的创作,使我涉及了其中的许多哲理。写意般的劈纹受中国画泼墨法之影响,遵循艺术“隔行不隔理”的观念,劈雕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与树根雕截然不同的是,劈雕着重于挖掘内在的材质美,夸张是劈雕的特点,而形神兼备则是劈雕所必须达到的境界,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在探索中求得高度的艺术效果。劈纹舒展空灵,自然成趣,有着人工难以企及的特点和非凡的活力,正是这种活力的出现,诱发了另外一种创作激情。其貌不扬的根块经劈后呈现的特殊纹理,从另外一个侧面显示了木块的奥妙所在。研究了树根雕刻,由此使我产生和开拓了对劈雕艺术的研究

不言而喻,树根雕与劈雕创作不但需要拥有这些生动的素材,同样还有着自身特殊的概念与特点,这就要求着眼于自然界赋予畸形树根那外在和内在的规律美,着眼于那在有限的范围内所激起的更迭变幻。法国著名雕塑家布德尔曾经指出:“如果你想拓展和深化你的创作,使你创作的艺术品趋向于高层次的成熟和完美,就必须着眼于事物内部结构的规律,从里面开始塑造他们。”布德尔的话,在艺术创作的规范内,指出了一条深化自我的重要途径。就树根雕与劈雕创作而言,既来源于传统木雕艺术的启迪,又相悖于传统技艺的固有概念。在人类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中,漫长的历史和传世的神话故事,是传统的木雕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事物内部的规律,更来源于作者对物体的认识、思维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行动。树根雕与劈雕正是根据自身的含义,在自然真实的粗糙中,追求木雕艺术的一种魅力,拓展木雕创作的范畴,以自然美的韵律去捕捉作品的形与神,以简练的刀法获取天然的韵味。虽然他们在古老的民间艺术中显得年轻,但完全可以在追求与创作中迈入持续、永恒、稳定的规律之中

在另一方面,黄杨木雕一般采用先立意后找木的方法,人为地去创作和达到作者经过推敲而产生的本来的意愿与目的。随着岁月的更改,过去的不解,迸发了今天的追求,突破传统的故习,去重新认识创作中接触的物体。从黄杨木雕到根雕,从树根雕转至劈雕,美是在无穷的变化中诞生的。选材要求严格、规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我曾经为无数畸形的但不能作为黄杨木雕正料而变为釜底之薪的根块叹息和不解。与此相反的是,树根雕与劈雕正是利用自然界形成的种种痕迹,启迪人的灵感,生发美的潜力。她使人自豪,使人欣慰,但也带来彷徨。沿袭了几百年的黄杨木雕艺术,至今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表现技法,这是由于古老的民族哺育了她,辉煌的历史给了她以新的生命。黄杨木雕与其他木雕的创作,必顺具备材料上的纯洁和正规性。“疤痕使刀绕道行,黑点更改原来的意情”,足以说明黄杨木的结疤与瘤痕给作者带来不得不更改原来的构图而另择余地的约束性。而树根雕和劈雕却以发现材料为先,立意创作在后,在奇特复杂的素材中悟出多变的形象,达到“人天同构”,使之优雅脱俗,取得不凡的艺术效果。在研究和探索物体不同角度、不同开关的同时,激起无穷的遐想,求得最佳的造型,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高度境界。可是发展中的历史并不简单地要求我们绝对地去恪守教条,去亦步亦趋地效仿前贤,而是需要在活生生的、永不枯竭的艺术甘泉中寻找自我,寻找新的起点。多少年来,父传子袭,其间留下了几代人的辛勤汗水与步履艰难的痕迹,我们曾经为之赞叹,也为之而承受着技艺上的磨炼

其中厚皮粗犷浑厚,块面突出,适合刻画庄严威武、气宇轩昂的形象,给人以力度与气质的表达;而薄皮含而不露,纹路细腻,适合于刻画体态轻盈、窈窕隽秀的形象,而且从中给这些形象的整体性带来美的外轮廓线的流动。自然中的根块,其表皮离不开包皮与脱皮之分。有的历经风风雨雨,形似行云流水,曲折迂回;有的深浅相交,朦朦胧胧。此外,因受外界摩擦而造成局部或全部脱皮的根块,长年来经受自然界的搏击,或在外表粗细皮保护下所形成的特有木纹,不但具有鲜明的肌理,而且纹路清晰,朴实无华,在它的表面,又具备了本身所蕴涵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美。包皮开关之皮与木牢固相连,且大都具有盘结浑实、错落有致的感染力。这种材料经浅刀雕镂和局部打磨,即能使作品与物体融为一体,显示出深沉光洁,端庄稳朴

“雕塑是形体高低起伏的艺术”,作为自然造就的树根或树块,它的质感与外表,它本身呈现出来的起伏变化的形状和纹理,不但提供了深邃的创作空间,而且也为开启构思的闸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7234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