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果树栽培 / 龙眼鬼帚病防治

龙眼鬼帚病防治

一般幼龄树比成年树容易发病,高压苗比实生苗发病率高

新区及新建果园如发现病株,应及早砍除烧毁。①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输入苗木、接穗和种子等繁殖材料,防止此病传播到无病区

病穗干枯后不易脱落,常悬挂在枝梢上。花穗受害节间亦缩短,致使整个花穗丛生成簇状,花朵密集在一起,花朵畸形膨大,花量多,但发育不正常,病花常早落不能结果,偶能结实,但果小,果肉淡而无味,无经济价值

荔枝蝽象l—2龄若虫不能传病,但3—4龄若虫的传病率高达18.8%—45.0%,成虫寿命长,能飞翔,其传病范围和传病时期均超过若虫。龙眼角颊木虱成虫传病率为22.3%—37.8%。该木虱在广州地区一年有6—7代,在福州地区一年4—5代,4月上旬越冬代羽化为成虫。自然传病的介体昆虫是荔枝蝽象和龙眼角颊木虱。春梢的病叶和病梢较多。所以角颊木虱每年4—11月均能传病,尤其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是主要传病时期、因此时田间毒源充分。此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染,用二年生砧木嫁接病枝、约经7—8个月就可发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病苗木、接穗的调运。荔枝蝽象成虫和若虫每年6—11月均能传播此病

[病原]

据,螨类和亥麦蛾的为害也会引致相类似症状。此病毒人工接种还可侵染荔枝

对发病轻的树,可及早剪除病梢、病穗,对缓和病势、延长结果年限有一定的作用。④加强栽培管理在龙眼生长期间,施足有机肥,促进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

龙眼鬼帚病又名丛枝病,是为害龙眼最严重的病害,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发病枝梢的花穗不能结实。造成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及产量

[发生过程及发病条件]

[症状]

③防治介体昆虫及时防治荔枝蝽象及角颊木虱,对角颊木虱防治重点是越冬代及第一代盛孵期,要及时喷药杀虫

[防治方法]

②培育无病苗木应从无病区或病区的无病果园中,选无病、优质的母本树,再从母本树上取接穗进行育苗,不能在病树上采接穗或圈枝育苗

稍变宽,发病严重时叶片畸型,不能展开,不久叶片便全部脱落。病梢上的幼叶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卷曲成线状。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向叶背卷曲,叶脉黄绿色,呈明脉现象,脉间(叶肉)呈不规则的黄绿色斑块。长成叶片呈波浪状。成为秃枝。小叶柄常扁化。这些无叶秃枝的节间缩短,成为一丛无叶的枝群,像扫帚一样,故名“鬼帚病”(从枝病)

根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此病的病原是一种线状病毒,称为龙眼鬼帚病毒,此病毒可以通过嫁接及花粉传播,在自然界则通过其介体昆虫——荔枝蝽象和龙眼角颊木虱进行传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5816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