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舒燕的“青花”与“中国牡丹”

舒燕的“青花”与“中国牡丹”

舒燕的不同在于能使人从作品的光滑、晶莹、性感的外表,感受到人们内心的孤独与焦灼,能从瞠大的眼睛中看出他们的冷漠与失神。物质的丰富、精神的缺失,外表的光鲜,内心的空乏交织出的是艺术家对这种现象的敏锐反映,《青花》与《中国牡丹》是在隔阂与交流,现实与幻像,压抑与冲动之间的探索,显露出的是对“集合”“统一”“个性”的个人理解,表达着当代年青人希冀冲破以往价值观的内心世界。舒燕采用重复、繁殖的艺术方法来处理她的作品,可以使作品产生“生长感”,随着生长感的生成,她的这种独白也更加得以延伸。以一件雕塑作品的基本样式来进行多个“繁殖”,在艺术创作中,已不是什么新鲜方式了,但同一种方式被不同人运用,其艺术效果也是不相同的

这种“冲突”被舒燕以复制“繁殖”的手法繁衍成一组组“整齐化一”的雕塑形态,似乎是对当下青年人某些矛盾心理的反映,就像她自己所讲:“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冲动,在现实的世界和虚幻的想象之间制造一个空中楼阁从而来安慰越来越匮乏的心境,站在世纪的交接点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配合……于是就做了《青花》《中国牡丹》系列作品。”舒燕的这种内心独白,决定了她的艺术构思,这种构思又决定了作品的形态,这种形态便是她艺术性格的写照。另外,系列作品人物的动态、服饰、脸型,眼睛的神态都非常统一,如《中国牡丹》透出的是冷视的神情,似在对固有状态的蔑视和嘲讽,而《青花》则以瞠大的眼窟,愣愣地翘首远视,双手执握的“导弹”采用了可口可乐瓶的造型,暗喻对商业文化的侵袭和无硝烟商战的无奈。作品将人物的动态设计成“骑马式”的半踞之状,一种跃跃待起的张力又与冷视和无助的眼神形成了另外一种“冲突”

作为一位在雕塑艺术中探索的人——舒燕,她的作品便可以反映出那种对于现实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心理冲突。在当下消费时代的空间里,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敏感于各种繁杂的信息,寻觅着近处的或那遥远的刺激,对于游离于精神世界中的人们,这一点更显突出

舒 燕

对于心理场的发掘以及形式语言的准确切点,是舒燕下一步应做出的努力。因为艺术的个性,关键要取决于内蕴在思想深处的感知,而符号特征只是这种感知的载体,当感知愈敏锐、符号化的特征也就愈凸显,因而艺术家的任务便是将之结合成一种感人的艺术形象,舒燕对此也颇有感慨,她曾说,对当代的雕塑语言的探索和个性表达是她们这代人长期的课题,东方话语的建立和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的研究是痛也是乐的艺术实践

现为中国上海虹桥画院理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作品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陶系,获硕士学位

舒燕雕塑系列作品以《青花》与《中国牡丹》命名,这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味道的命名,顺理应产生出与这种传统文化特质相联系的艺术形态,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作品的人物造型甚是当代,甚是时髦,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可认为是作者采用了一种“冲突”的构思方式

这是摆在她面前的事情,也是摆在每一位艺术探索者面前的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533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