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金针虫类

金针虫类

⒈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细胸金针虫不耐干燥,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约为20%~25%,适于偏碱性潮湿土壤,在春雨多的年份发生重。土壤温湿度对其影响较大,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地温超过17℃时,幼虫则向深层移动。幼虫耐低温,早春上升为害早,秋季下降迟,喜钻蛀和转株为害。⒉细胸金针虫多两年完成一代,也有一年或3、4年完成一代的,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20~4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出土,为害返青麦苗和早播作物,4~5月为害最盛,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对腐烂植物的气味有趋性,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

为害症状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生活习性

耕作栽培制度对金针虫发生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精耕细作地区发生较轻,耕作对金针虫可有直接的机械损伤,也能将土中的蛹、休眠幼虫或成虫翻至土表,遭到不良气候和天敌的杀害;在一些间作、套种面积较大的地区,由于犁耕次数较少,金针虫为害往往较重

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

此外,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的总称,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其中广为分布而常见的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在我国,金针虫从南到北分布广泛,为害的作物种类也较多

沟金针虫适于旱地,但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其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在干旱平原,如春季雨水较多,土壤墒情较好,为害加重。土壤温湿度对沟金针虫影响较大,一般而言,10厘米处土温达6℃时,幼虫和成虫就开始活动,主要为害返青的麦苗和春播作物;夏季温度升高时,则幼虫又可向土壤深处转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487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