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奇石的赏玩和保养

奇石的赏玩和保养

搓上几十年,他的石头个个都有包浆,不仅记载了他赏石轨迹的丰厚阅历,而且把石头玩得温润光洁又老陈可人

深色石头则以白碗衬托,可营造出奇特的艺术效果。陶瓷在最初的外语中是中国的含意,可见,奇石与陶瓷构成绝配,更体现了中华赏石文化的无穷魅力。南京的石友在雨花石赏玩中,以黑、白两种颜色的陶瓷碗盛水置之。将浅透色雨花石以黑底衬托,既对比强烈,又可映衬出透石内部的纹理结构,很有立体感。我们所说的摆赏,主要针对那些十公分以下的彩卵石、玛瑙、雨花石之类,这方面南京的朋友很有招术。这种玩法既可独立成趣,也可成组汇丰,多不嫌臃,少不觉寡。我们不可低估了陶瓷在赏石文化中的艺术地位

只有经过适当养护后,才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大家习惯称其为“熟石”。各地石种的不同,其赏玩习惯也不同。过去曾有人用清漆喷涂,食用油涂抹,汽车蜡擦抹,照明蜡打擦,鸡蛋青涂抹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当我们从野外把石头拣回来清洗、整理满意后,就应该考虑它的保管和养护问题。这些供石如不经过适当的养护处理,就会给人一种枯燥、干涸的感觉,好像是一点也没有经过人手把玩的资历,玩家们习惯的称其为“生石”。除了一些小石可长期用水浸泡之外,大部分供石则要进行养护处理。奇石的保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你有你的招术,我有我的绝活。笔者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做法和圈内同仁的经验说之一二,仅供大家参考

恰恰相反,每一枚石头在示人时都是光洁可人,温润无瑕。为什么切片的《银狐踏雪》和抛得晶亮的《雏鸡出壳》能够受到整个石界的顶礼膜拜,而一般藏家的石头却总是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的说:所有藏家每一块有价值的石头都经过了精心打扮和认真收拾,都希望自己的石头光彩夺目、灼灼逼人,都希望榜上夺魁、身价倍增。其实,我们在展厅,在石馆,在一切陈列石头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块石头是拖泥带垢上阵的

老一辈玩家中,不少爱石如痴的人,茶余饭后,不散步,不聊天,很有规律的抱着石头搓。今天搓这块,明天搓那方。就这么轮回

固赏

近年来,有石友用一种名为“尿素维乳膏”的护肤霜擦拭,效果很好。既不担心去除困难,也不担心匠气人嫌。温润自然,便捷省事,价廉物美,不妨一试。既不损害石头,又觉得光滑润泽

石头以老为佳,什么样才可称老?其实这是中国赏石活动中最常见的赏玩套路,意在将石头用手搓摸出一种物质现象叫“包浆”。旧时的奇石玩家大都喜欢用手拿食肉类,故意将手上存留的油脂往石头上搓磨,以显其华贵,光洁老陈,增色保养之功能。搓赏不仅只限于小型手玩石,很多大石头也是靠手的搓摸才能完成

这类例子很多,不可一一枚举。前的五年里,一直都是作为山水欣赏的。在一次偶然的赏玩中,竟奇迹般的发现它原来是一枚十分逼真的马克思图像。那枚呼声很高的《南丁格尔在前线》就是石友在家中赏石过程中发现的。有些石头质色形纹都很好,可就是说不上名堂,你不防就放在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如果仍然作为山水固定自己的思维,不经常关顾,这枚绝品石永远不会被人发现。关于这点鄙人深有体会

在居家赏玩中,大小兼顾,颜色错落,色纹并举者为最佳,不可只凭自己的单一爱好而定向收藏。四十公分以上的石头,绝大多数是独立成趣,像这么大的石头成组已经很难,当然,如果成组更好。收藏的面越广,了解石头的知识就逾多,对提高自身的赏石能力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不可在石头上人为的添叶加枝,置入布景,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会给人一种“媚俗”的负面影响

手玩

可见,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文人雅士,他们对奇石的偏爱己达到致深的地步。真可谓“几案供宇宙,囊中揣地天”。无论是大方供石,还是小型玩石,都因其天然形成的奇异属性,得到玩家的赏识。可称奇石者,无论是质、色还是形、纹,必有打动人的一面。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说法,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奇石情有独钟的特殊感受。下面想就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管之见,供大家参考讨论。苏轼在《登蓬来阁下》一诗中有“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之佳句。这些石头或采集或购买,只要归人拥有,就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和关爱

另有些质地很坚的玛瑙石,由于在地壳运动中不断的撞击演变,给人一种内部斑迹裂痕的感觉。有石友尝试着用橄榄油浸泡数小时后,用布片将表面擦净,然后再用照明蜡仔细擦拭一遍。其目的是将那些细微缝隙中存留的油脂封住,这种效果也很好。除这类小石头可长期浸入水中之外,一些大个石头就只好供石赏玩。置于水中这种现象全无,干搁后又故伎重演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搓赏,在反复的观赏把玩中常会发现新的内容,新的故事。来层林先生曾告诉我:那枚《科学巨匠》在发现之

在这方面,玉器、宝石行业取得的经验较多,奇石方面就差远了,这可能由于它涉及的社会范围太小,起步面窄的原因所致。关于奇石的赏玩和保养,所见文字确实不多。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悠久的赏玩习惯和众多文人雅士的推崇,从而形成广整套赏玩、保养的良好传统,很值得各地石友借鉴。在奇石赏玩方面,下江的太湖石、灵璧石和雨花石都有很多成功经验

这种现象是否科学合理,我们暂且不管,但这种文化现象却是无法改变。明清以后,很多子玉雕件都强调保留“糖皮”。它所表现的是对石头的一种关爱之情。如果你的石头长期不管不问,不理不睬,它就会灰尘满面,龌龊厌人,又何来爱石之心,赏石之志?。这种“糖皮”实际上就是保留了玉石的原始野趣。这种文化现象直接影响到玉石界

在城市生活的中老年人中间,有一种搓玩健身球的习惯。加上不规则,有角有棱的特殊形态,握在手中搓玩时,它会不断刺激手掌的很多穴位,激活体内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祛病驱邪之奇效。有些石头闪烁着珠光宝气,已经属于宝石范畴。应该说,搓摸石头比搓摸健身球更有益于健康。中老年朋友都会有一种体会:夏天在外行走时问长了,两手就会山现浮肿现象,那是因为你两手无物空垂所至。如果你手上拿着一枚石头不停的搓磨,这种现象就没有了。更由于搓光的石头还能给你带来无尽的喜悦和精神的愉快。手玩石头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又搓出了石头,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不少人甚至把一些很正常的表面处理和去污也视为人工之嫌,以至于奇石收藏家们不敢正视自己每天的赏石活动,违心而又扭曲地人云亦云,这是件很悲哀的事。为什么笔者要专门立这个小标题?这可能是很多人不敢涉及的话题,因为禁忌打磨的阴影始终笼罩着石界

保养

其缺点是不适合个头较大的石头,而且造价昂贵,不能被一般玩家采纳。目前所见不是很普遍,并且多为商品或纪念品

我们赏石,同样是以烘托主题为根本。我们可以形象的拿汉字书法作鉴,汉字书法中每字必有一主笔,书写的成败,关键也看这一主笔。即使每件都是精品,在反复的赏玩比较中也必然有最佳与一般之别。只有先悦之于己,后才能愉之于人,自己不满意就反复筛选补充,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的意义是先抓住观者的第一印像,观者就会顺着主题去细细欣赏每一块石头。还应该强调,博古架每组石头中应有一“主石”,藏家无论藏品多丰,毕竟不可能每件都是精品和绝品。能够让人过日不忘,刻记铭心,说明你就成功了

■湖北 杜一之

就像那枚雏鸡,如果把原石摆在我们面前,它其实并不起眼,也不具备太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在这个审视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通过很多方法去挑剔它的毛病。如果我们固守着禁忌打磨的清规戒律,很多宝贵的东西就会游离我们而远去,我们也无从发现更多的奇珍异宝。我们的赏石文化是让人爽心而不是让人伤心,是让人悦目而不是让人刺目,这是美学的基本特征。当石头作为奇石的资格被我们录取后,最先的一步就是清洗,然后才进行认真的审视。有了毛病就想给它整理,使其更加完美。从大自然中采集的每一块石头不敢说都有瑕疵,至少它是带着泥沙和污垢进入我们视线的。试想:如果一块石头整体都很完美,仅仅一点地方突出石面,既扎手又刺眼,人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去掉它;如果一块石头全貌很完好,可就是在画面中有个瑕洞,你也会不遗余力的将瑕洞中的泥沙挑剥干净,使其更加合理。可张靖先生独具慧眼,看到了它内在闪光的亮点,大胆实施了切割打磨的方案,这才使得这一稀世珍宝与世人见面

二十公分到四十公分之间的石头均不提倡上博古架,即使做成特殊的博古架,也只能给人肥挤臃肿,毫无精美之趣。如能配座协调,故事内容一致,二、三、四、五成组,当然回味无穷

这种方法不仅只供赏玩,同时还保护了玛瑙的湿润,预防干裂。荆楚玛瑙的玩家,一般都有大大小小各类容器和塑料盆。荆楚玛瑙中的小石也跟南京雨花石同一种方法赏玩,有些十公分以上的石头甚至用上汤碗和特制的容器赏玩

一枚并不起眼的石头在他们手上竟玩出了灵性和血气!。养成这种良好习惯,是玩家在赏石活动中的一大进步。在我们的奇石收藏中,有相当一部分石头说不出道道,也无法归类注册,可又特别讨人喜欢。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发上来的手玩石,那可真是油光老陈、气脉纯净,凝聚了玩家的心血和恒心。这些看似有点不伦不类的石头,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手玩的习惯

社会科学是如此,自然科学更应该如此。天然属性的鉴别来自于自我能力的提高,来自于真假物类的反复比较和深入广泛的实践活动。过去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上世纪八十年初又加上“唯一”二字,进一步强调和加深了“实践”的重要性。适当的去污和处理是很自然的现象,人们普遍喜欢的是来自大自然中的原始美,而不是人工雕琢的虚假而又匠气十足的伪造“美”。我们在欣赏一方奇石时,首先接受的是天然造物中纯洁的颜色和奇妙的纹理,这种美感的认可离不开它固有的天然属性。当然,这与那些刻意做假的商业意识有着质的差别,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

摆赏

在很多旅游景点和城市建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雕刻塑像,人们随手可摸的那一部分明显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由于过往行人摸捏的多了,便呈现出光滑乌亮的特殊魅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包浆”,也是石玩家们追求的艺术境界

整理

为什么一定要盛水?水的作用不仅克服了反光,拉平了画面,更重要的是它神奇而又准确的显示了石头的纹理和色彩。越是质好个大,皱褶、指甲形纹印越深重,所以在石界接受并允许玛瑙的打磨,这是由于它特殊的物质结构所致。大家应该明白:无论雨花石还是玛瑙和卵石,在干搁的情况下,表面皱褶刺目,颜色干燥无润

当然,也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喜好另作选择,但整体上一定要给人一种古典风格。十公分到二十公分左右的石头,不少人都以博古架形式组成一组,五枚、七枚、九枚比较合适,多则嫌繁,少则嫌寡。其内容和形式应协调统一,大小不能相差太远。这种赏玩的形式最能突出形石、纹石和彩石的个性特色,在展览活动中极具竞争前景,居家赏玩中也颇有人文风格。人物、动物、文字、花卉、景物、山水及其它内容一致者为上。不提倡各式各样同置一架,如果内容太多,会给人一种零乱无章、缺少品味的感觉。供石,在整个奇石领域始终据主导地位,其尺寸约在十公分以上。所谓“博古”架,应该是制作精良又古朴典雅,尽量突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至于有些人用油画、水彩画以及西方文化的东西来衬托中国的赏石文化,笔者以为欠妥。就像人们身着西装领带,肩上却挑担粪桶,足下却光着泥褪一样别扭。它会让人感到十分别扭。在强调整体效果时,若能在石头上方的墙壁挂以书画作品、根雕工艺、扇面剪纸、竹编刺绣等艺术作品,能更好的调节整个斋室的文化氛围,更能显示藏家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内涵。还有,切不可在石头背后以书画衬托或置以大红大绿的背景,这样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固赏是一种新时代的产物,它是将石头浇铸在玻璃或水晶的各种型态的固体中。它有很多优点:人们不仅可以全方位的观赏到奇石,而且省掉了干枯、护肤、脱水等不必要的担心,也无须考虑配座等繁琐的工作流程,似有一劳永逸之效果

搓赏

供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276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