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石窟

作者:佚名

1987年以来,法泉寺石窟保护组织在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抢救维修,落实了“四有”管理,划定石窟寺南至沙河、东、北、西三面崖壁外20米为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1981年该石窟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泉寺石窟又名红山寺,位于靖远县城东10公里处杨稍沟口之东岩,迄今残存36个洞窟,其中4个洞窟有中心方柱,有重点洞窟20个,从29-33号洞窟考证,最早开凿于北魏(386-534年),历唐、宋、西夏、明、清、民国,以迄近代,几经沧桑,屡建屡毁,复加维修,规模不断宏大

窟群分布在长约1000米、宽约150米深沟的东、北、西三面崖壁上,四周环山,沟内有泉水流出。观音堂前殿为木结构竭山式卷脊三楹,前檐斗拱为米字形,与敦煌莫高窟宋代建筑极相似。鸿文阁之下即就安桥,为贯通南北之津梁,将梵王宫与鸿文阁接为一气。原凿洞窟中,有平顶式,支提式及支提式平顶,窟有四面、三面、一面开龛三种开式,龛中有圆雕,高浮雕,浮雕(彩塑)等。窟前有木结构斗拱衬承。从南端山门进入法泉寺,深沟将窟群分成东、西两面,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有药王庙、梵王宫、演阳宫、达摩洞、骨魂庙、观音殿、子孙宫、督刚庙至凌云塔;东侧从北向南,依次有地藏窟、天王洞、无量佛窟、觉世亭、鸿文阁等。圆雕主要有佛像;浮雕则如千佛洞之千佛像;高浮雕则有装饰在佛龛上的经变图、龙头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2046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