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恼人的“新坑货”

恼人的“新坑货”

收到货,打开包装一看,确如卖家之前描述的一样“眼前一亮”。但无意中在石质的台子上轻轻一磕碰,便发现玉料上出现了一道明显的白色痕迹。赶紧用钢锯片(玩玉者多随身携带)一试,没太用力的一划拉竟然掉粉!脑子里倏然闪现出一个名词:新坑料

以前挑选料子非常注重密度,因为只有密度达到了软玉的标准,才能排除水石、卡瓦等容易鱼目混珠的东西,然后在密度“达标”的基础上再观察料子的白度、净度、润度,而对其硬度相对忽略几乎所有关于和田玉的专业书籍中,无不介绍和田玉的摩氏硬度为6.5,但如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硬度明显偏低的软玉,这让玉石爱好者、消费者情何以堪?尤其是如果同时有一张和田玉的鉴定证书相伴,究竟该相信玉件本身,还是该相信证书、相信卖家?抑或是谁都不可或不敢相信?

说法几箩筐,谁也无法权威到令所有人信服的地步,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坑料的热衷与追逐

与十分熟悉的卖家协商退货时,他感到很惊讶。刚上手的这件染色比较淡,在卖家看来,应该属于玉质比较致密的一类。因为在他眼里,判断一块和田玉的价值除了白度、润度之外,染色料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染色的深与浅:如果染色很深,说明玉质疏松,染料容易沁入;反之则相反,说明玉质致密,颜料难以深入其中。白度润度均不错外加玉质致密,不到2000块的价格已经是对老顾客的“折上折”了,他弄不明白从来不退货的我为什么这次却对这么好的料子看不顺眼,非要退货不可?一再劝我仔细再仔细地看清楚,以免放过了好东西

其实,我之所以如此坚决地退货,理由也非常简单:虽然这块料子大部分条件都堪称优秀,但有一点却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无法忍受,那就是:硬度低,并且不是一般的低,是相当低

前几天收到一块从网上购买的染色和田玉料,白度很好,几乎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一级白了;从外观看也有一定润度,加工出件应该比较油润;没有明显的裂纹,做手镯、牌子应该没有问题,只是数量多少而已;价格也便宜,6公斤才不到2000元……综合来看,大致属于捡漏的范畴了。但经过一番观察与思考之后,我最终决定:退货

但要给老坑、新坑一个准确的定义,却不是一件易事:有的说老坑料地质年代更早,老熟度更好,硬度更高,因而品质更佳;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同一区域内玉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地质条件应该差不多,不存在太大的差别。无论是玩翡翠还是玩和田玉的玉友,几乎没有不知道老坑、新坑的,并且都对老坑货情有独钟。即使有差别,谁又能肯定越老越好?说不定后来居上,地质年代稍近一点的反倒更出彩呢!还有人认为开采得越早越属于老坑人的眼睛毒啊,率先进入的开采者肯定会选择质地上乘的玉矿,谁还会弃优从劣不成?

这串手链是用一块业内称为“疙瘩玉”的白色玉料加工的,问过加工厂老板,说料子的硬度还不错,但磨制时有的有“掉渣”现象,这在以往的和田玉加工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当时还以为只是加工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手链珠子的抛光面上居然出现了像被虫子蛀过似的弯弯曲曲的“蚯蚓道”,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构并不致密不说,这块玉料似乎并不是一个整体,而好像是由多块玉料“组合”起来的,一旦有外力作用就会“分家”,出现表面剥落现象。但从玉料判断的角度却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无论从外观、硬度、密度来看,这都是标准的和田玉无疑,并且多次送检过,鉴定报告无一例外都是和田玉。再联想到自己手上戴的一串白玉桶珠手链,发现问题远不止于此

唉,这恼人的“新坑货”……

收到货以后发现整串手链珠子与珠子间的接触部位全都磨成了毛玻璃状,不仅失去了软玉温润的光泽,用锯片一试还扑簌簌掉粉,于是高度怀疑这东西究竟是不是软玉。然而,随手链寄过来的,竟然还有一张和田玉的鉴定证书!看图片、称重量,珠子颗数、整体克数均与证书一致,随后自测密度也是2.95,十分标准的和田玉密度。后来与一些老玉石交流后才明白,近来所产的新坑料,尤其是青海的新坑料里面确实有比较软的东西,但鉴定却没有丝毫问题,无一例外都是,这让不少经营者尤其是最终消费者挠头不已。至此仍不放心,又送了一次鉴定,结论仍然是和田玉。几个月前,我在网上买到过一串白玉大珠手链,看上去透明度比较高,应该是青海料做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912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