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墙

古城有6座城门,各具象征:南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来有两眼水井,好似龟之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的积水均经此流出;东西有4座城门和瓮城双双相对,好像龟爪前伸,惟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的人恐怕乌龟爬走,因此要将其左腿拉直,拴在城外慈相寺内的麓台塔上。整个城池平面布局形似乌龟,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因此平遥也俗称“乌龟城"。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之一。最早的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明洪武年间在原旧城基础上扩建成今日的砖石城墙

这座县城,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平遥古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728年的周宣王时期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全国各府、州、县城接等级地位普遍建造城垣,以凭防守,平遥城墙即建于其时。使城池更加壮观

城墙上还建有角楼、城楼、魁星楼、文昌阁和点将台等建筑。城外有护城河环城一周,河上有大吊桥。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分别寓义为∶南门为“迎薰门”为龟首,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眼,可谓“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北门曰“拱极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成内所有积水均经此流出;上西门曰“永定门”下西门曰“凤仪门”,上东门曰“太和门”,此三门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唯下东门“亲翰门”其外城门径直向东而开,传说是古人怕龟爬走,将其后腿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绑好拴在距城八公里的麓台塔上。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向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需要时即可关上两座门,形成“瓮中之鳖”之势。城墙的各个城门都建有重门翁城,均为方形,与城墙同高

古城墙上据说有垛口3000个、小敌楼72座,象征着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使这座热闹的商业城市不失文采

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平遥古城墙,城池平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城墙周长6157.7米(12.3华里),墙高6-10米,墙顶宽3~6米,底宽9至12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复掘堑深阔3丈。城门共有6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城墙形制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规划、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瓮城就是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高与大城同,城顶建战棚,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向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东西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

环城而行,每隔一段距离,筑有一个凸出的马面,供了望和侧射火力之用,马面上建有敌楼,共计72个,城墙顶面用砖墁铺满,内筑女儿墙,外筑垛口,共计三千个。军事用途的城墙配以文道之喻意,文武相衬,独成一趣。据说象征孔子周游列国的三千门徒和七十二贤人。平遥古城,设计严谨,工艺精细,形体完整,既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又有传统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527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