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物理诱控新技术在园林上的应用

物理诱控新技术在园林上的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物理防治方法在无毒无残留、无公害、操作方法简便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物理诱控防治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如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又出现了许许多多防治害虫的新的物理方法。在害虫的防治中,有些害虫难以用化学农药等方法解决,但用物理的防治方法却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际上人类最早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是物理方法

物理诱控防治即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种方法,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等及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物理诱控防治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在充分掌握害虫对环境条件中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照、颜色、温度等的反应和要求之后,利用这些特点来诱集、消灭、驱避或隔离害虫。该法收效迅速,可直接把害虫消灭在大发生之前,或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大发生时的急救措施,发挥很大的作用

2、饵木诱杀:许多蛀干害虫,如天牛、小蠹虫等喜欢在新伐倒木上产卵繁殖,因而可在这些害虫的繁殖期,人为的放置一些木段,供其产卵,待卵全部孵化后进行剥皮处理,消灭其中的害虫

光诱控

食物诱杀

据有关研究,红铃虫对于光波的选择特性是随光强而变化的,在弱光条件下,对515nm的光波趋性最强;在强光条件下,对365nm的光波趋性最强。光强是影响诱杀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利用诱虫灯杀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大量天敌,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如果能充分掌握益害虫的田间活动消长规律,严格掌握开灯时间,这种矛盾是可以克服的。研究发现棉铃虫虽然通常对紫光的趋光性远远强于对绿光的趋性,但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飞向绿光的数量却明显多于飞向紫光的数量

其中以频振式杀虫灯与纳米汞灯在当今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二者具有诱虫效率高、选择性能强且杀虫方式(灯外配以高压电网杀)更是符合绿色环保的观点。一般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半径为100-120m,一盏灯可控制50-60亩地。目前,我国有5类黑光灯:普通黑光灯(20W)、频振管灯(30W)、节能黑光灯(13—40W)、双光汞灯(125W)、纳米汞灯(125W)

发射光谱的作用非常明显,许多夜间趋光的昆虫对波长为365nm左右的光波有最强的趋性,而在带高压杀虫网的黑光灯的光谱中,365nm的波长相当丰富,故诱虫力很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研究发现,333nm、383nm和405nm的光对棉铃虫引诱作用最强,Mikkola对18种鳞翅目昆虫进行研究,发现昆虫复眼对黄绿光最敏感,而对紫外线耐受能力最差。对大多数害虫来说,黑光灯的引诱效果比日光灯好,蓝光灯的引诱效果比红光灯好。应用灯光诱捕害虫,是我国害虫防治中应用最多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距离越远,能使越远地方的害虫飞到灯架附近,诱捕率越高,使有效范围内的害虫总数中有更多的个体上灯被捕杀。光波对不同种类害虫引诱力也不一样,例如,黑光灯对于许多害虫的引诱性大于蓝光灯,但对于稻瘿蚊的引诱性却不如蓝光灯。诱虫灯的有效距离和诱捕率与诱虫灯的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光亮,以及昆虫生理反应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诱虫灯的诱虫效率除了受风、雨、温度、月光等立地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由灯光的“有效距离”和“诱捕率”这两项指标所决定。单管双光灯有两个波的峰值,350nm及580nm,前一个峰值及半宽度处于紫外线部分,后一个峰值及半宽度处于可见光的红黄绿光部分。在紫外光区,除365nm外,其余波长是许多蛾类的敏感范围,因此,长光波“信号”可把远处的昆虫引诱到近灯区,之后则由于昆虫对紫外线耐光能力差产生了“眩目”而被诱致扑灯。频振式杀虫灯可诱集到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螳螂目、蜻蜓目、广翅目、毛翅目、革翅目、蜚蠊目等14目的300多种昆虫

如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麦麸、谷糠等作饵料,掺入适量敌百虫、辛硫磷等药剂制成毒饵来诱杀;用糖:醋:酒:水:10%吡虫啉按9∶3∶1∶10∶1的比例混合配成毒饵液可以诱杀地老虎、黏虫等。1、毒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喜欢的食物中掺入适量毒剂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叫毒饵诱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1029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