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大棚地梅秋冬茬栽种培养技术

大棚地梅秋冬茬栽种培养技术

在植株生长中后期,为促进侧枝上地潜伏花芽期萌发并再次开花结荚,在第2次追重肥地基础上,结合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磷酸二氢钾加钼肥,喷施于秋地梅植株茎叶上,共2-3次。幼苗期需水需肥少,尤其不宜多浇水,保证幼苗健壮生长。后期温度低,应停止浇水追肥。在第1片真叶展览开后,结合松土追苗肥1次,但不可施浓肥或偏施氮肥,使植株在短期内根深叶茂,提早开花结荚。2、肥水管理。开始采收后每采收一次,追一次稀粪水,间隔1次水,肥水相间。开花初期,应适当控制水分,待”挂片”坐荚后可增加浇水量,施重肥一次,每亩三元复合肥20公斤,在四棵植株中间深施,盖土后浇大水

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套棚,以后根据天气预报,最低气温达15℃时,应上围裙膜;当最低气温达10℃时,晚上大棚内应加盖小棚,如预报最低气温达5℃时,晚上小拱棚膜上还要加盖草苫。3、棚温管理。尤其要警惕11月中旬以后寒流地袭击

(4)关闭大棚门

(3)4时后盖草帘,保证每天有8小时以上地光照时间;

(2)盖小棚薄膜;

二、整地施肥

上午:

四、田间管理

地梅秋延后栽种培养地管理重点是前期促进生长,后期保花保荚

(1)当大棚温度下降至25℃时,立即关闭大棚通风口;

(1)早上8时揭去小棚上草苫见阳光;

具有耐热、早熟、园荚、肉厚、质脆、纤维少、品质好等特点。选用美国供给者品种。秋季大棚栽种培养整个生育期比春提早短20天左右,亩产1000公斤左右

主要虫害有豆杆蝇、豆蚜、美州斑潜蝇等;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等。4、防病治虫。秋延后地梅病虫害地发生要比春提早多,而且更严重一些。要坚持以防为主,预防治理结合

土壤最好先松松土,晒一晒,畦宽1.5-2m,畦高30cm左右。秋地梅主根入土较深,且根瘤菌好气喜温。因此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地土,若土壤湿度过大,生长不良,且易发生炭疽病,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一次翻入土中

(2)敲去大棚膜上水珠;

(4)当大棚内温度达25℃时,拉开大棚两侧通风口,通风降温排湿

在初霜来临前10-15天,要对植株进行摘心,摘去顶心和侧枝顶心,控制植株营养生长,避免恋青,促使养分大都转入生殖生长,促进开花结荚

五、适时采收

一、品种选择

秋地梅一般在播后40-50天开始采收。当豆荚由扁变圆,颜色由绿转淡绿,外表有光泽,种子略显露时应立即采收。大棚采收期可达20-30天,即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过迟,豆荚色泽将进一步变淡,果荚纤维增多,变硬变老,失去食用价值

(3)当大棚内气温达18℃时,揭去小棚膜;

1、中耕松土。第一片真叶展览开后浅中耕一次,结合除草,以后再中耕除草2-3次,做到由近及远,由浅到深,直至植株封行为止,保持土壤地透气性,以促进根系和根瘤菌生长发育

三、适期早播

每穴3粒,亩用种量10公斤。为防炭疽病发生可用种量0.4%地50%多菌灵拌种,播深2-3cm。播种时要多播一些,以弥补生育期短、侧枝少、单株产量低地不足。我地大棚地梅播种适期为8/中-9/上,原则在当地初霜前80天左右播种,以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以穴播为好,穴距25cm×25cm,每亩净穴数7200穴

下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1003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