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病虫防治 / 香樟大袋蛾防治方法

香樟大袋蛾防治方法

头部蜕裂线及额色白色。趾钩缺环。腹部背面黑褐色,各节表面有皱纹。雌性幼虫,老熟时体长32~37mm。3龄后能区别雌雄性。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胸部背板骨化强,亚背线、气门上线随近具大形赤褐色斑,呈深褐淡黄相间的斑纹。幼虫:初龄时黄色,少斑纹。雄性幼虫体较小,黄褐色

虫体特征:

各虫态经历日期:卵期17~21天,幼虫期210~240天,雄蛹期24~33天,雌蛹期13~16天,雄成虫期23天,雌虫期12~19天

体黑褐色,前翅外缘有4~5个透明斑。成虫:雄的体长15~20mm,翅展35~40mm。雌的足与翅均退化,惟在胸部下面着生棕色丛毛(于成虫羽化后不久即脱落,填塞于蛹壳内及前端)。腹部第七节有褐色丛毛环。体软,乳白色。表皮透明,腹内卵粒在体外可以察见。体长22~30mm

卵:椭圆形,长0.8mm,宽0.5mm,黄色

雄蛹与一般鳞翅目蛹相似,赤褐色。蛹:雌蛹头、胸的附属器均消失,枣红色。第三至第八腹节背板前缘各具一横列的刺突,腹末有臀棘1对,小而弯曲

大袋蛾(Cryptotheleavariegateellen),属于鳞翅目袋蛾科,又名蓑蛾、避债蛾、袋袋虫、背包虫。为害严重时,仅3~4天,即可将整株树叶、嫩皮吃光,像火烧过似的,发红发黄。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幼虫为害香樟等32科65种植物

5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同时大量交尾产卵。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以后化蛹,羽化、交尾产卵,至9月中旬发生第二代。发生规律: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2代(长江中下游以发生1代为主)。6月上旬进入幼虫孵化期,以后幼虫一直取食为害,直至11月以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以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来年春季一般不再活动,或稍微活动取食,于4月底至5月初陆续化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135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